English

小窗一扇看风光

1998-09-17 来源:光明日报 ■金霖 我有话说

打开眼前这本印装精美的《朝阳文化》画册(作家出版社出版),一股古老而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。说它古老,是因为里面回荡着历史、传说和风俗的钟磬之声,其音悠远,其韵悠长;说它清新,是因为书中更以大量的照片、文字,显示了今日朝阳文化的广阔风貌,令人感奋。今昔相照,土洋结合,画册由是具有了一定的厚重感,读来实实在在,不浮不空。

朝阳区是北京的一个大区,人口、面积都名列前茅。在漫长漫长的岁月里,这里除添了几座建筑无数荒坟外,几乎没有任何变化,人们以种地、烧砖、做小买卖……为主要营生,情景萧索得很。但就是这些古建这些坟,使朝阳区的文化史可以上溯到先秦两汉,这里有燕昭王招贤纳士的黄金台,有至今尚未发掘的汉墓群。画册的叙述即由此发端。在“历史文化”和“民俗民风”两章里,我们看到已无迹可寻的“金台夕照”碑、佛手公主坟,看到碧空红花映衬下的元大都古城遗址,看到华北第一大道观东岳庙和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神的日坛,看到蓊郁的“妈妈树”、“干爹树”,看到遐迩闻名的“泥人张”“面人汤”的作品……,这些图片让我们不得不惊讶于古都文化的多层次多内涵,也不能不为京东朝阳的斑斓历史、淳厚民风所陶醉。全书这两章因照片多彩、文字清丽,格外引人注目。尤其几段地名传说和花会中二闸的狮子曾在河水中舞动的传说,更为画册生色不少。

但朝阳的了无生机,历久不变,毕竟是陈年旧事了,从打50年代起,这片土地终于开始苏醒,出现了纺织城、化工城、电子城,出现了书店、学校、公园、医院、机关,贫穷落后正在走向灭亡。改革开放更使朝阳焕然一新。画册以主要篇幅介绍了新时期朝阳文化的发展变革。这部分分为“文化场所”、“群众文化”、“文化环境”三章,令人信服地描画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图景。限于篇幅,这里且以“群众文化”这章为例。这章引言称群众文化“就像沃土的一片茂林,郁郁葱葱永不老”,选收的五十几幅照片,给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脚。我们不仅看到朝阳区“五月的鲜花”群众歌咏活动、夏日文化广场、金秋艺术节、迎香港回归的晚会盛况,也看到村落文化、社区文化、军营文化、校园文化、企业文化、饮食文化的剪影,还看到一些有真趣的镜头:拄着拐棍儿的老奶奶看花会表演,脸上笑成了一朵花;一组纯真儿童在课堂在公园在练功房在演出间隙的种种神态;几位少年摄影家在铺满金黄菜花的田野上兴致勃勃按动快门。这些都是群众文化活动中习见而又容易忽视的场景,编排在一起可作群众文化的花絮看,颇有意思。类似的“闲笔”,书中还有,如“文化环境”一章,特地安排了一帧穿着各色雨披的北京人在雨雾中骑车行进的风景照,就显示了画册编著的匠心,谁能说这色彩纷呈的雨披没有时代特征(请想想那个连雨披都是灰色的年月吧)?谁又能说这雨天的风景不是都市文化环境的一斑呢?

看过这本画册,我对朝阳区的文化概貌有了一个具象的认识,我要说作为首都文化的组成部分,朝阳文化自有特色,它是一朵香艳鲜活的花,笑在百花丛中。我还要说朝阳区文化文物局能在短期内精编这样一本画册,很有见地,很不容易。这种对文化的投入,没有爱是不行的。相信这种投入会得到回报,那就是让朝阳文化走向社会,让更多更多的人知道它并且了解它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